沉思科学是跨学科的,旨在阐明跨认知、行为、情感和感知领域的这种心/脑/身体变化。 这些侧重于将这些变化与神经生物学和第一人称体验联系起来。
在过去的 2500 年里,正念练习从印度北部慢慢传播到亚洲大部分地区,并最终在 20 世纪末到达西方科学和文化。 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因为在两个半世纪以来,沉思传统的智慧第一次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人类共享、理解和采用,并被科学评估。 这些正念练习催生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沉思科学,它超越了起点(正念),致力于人类的繁荣。
科学中的正念
据说正念练习的基础是佛陀建立的,直到今天,它们仍是通往更大和平、自由和幸福的典型指南。 有四个正念阶段:
- 身体和元素的正念(呼吸的正念、走路时的脚步、正念饮食中的咀嚼、器官的正念等);
- 感受的正念(愉悦、痛苦和中性感受的正念);
- 意识的正念(对我们心的状态的正念); 和
- 对心理对象的正念(对我们的思想、想法和概念的正念)。
这四个正念练习的重要基础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从呼吸正念这样简单的事情开始,并蓬勃发展到我们自己的更深层次,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培养更大的和平、自由和幸福。 引用现代正念的教父乔恩·卡巴特-辛教授的话:“正念是一种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发生的体验上而无需判断的练习,”这是一种通过专注冥想培养的技能。
正念和其他东方的沉思传统,如冥想、瑜伽、深呼吸、念诵咒语,最终催生了西方的沉思科学运动。 禅修科学中所包含的佛教修行包括培养静心(Samatha)和内观(Vipassana)的多种方法。 这些冥想练习在佛教的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学校都有教授,但在方法上有一些细微差别。
什么是沉思科学?
沉思科学在意识科学的经验研究和通过沉思进行的主观分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该研究领域侧重于冥想练习(如瑜伽、基于正念的冥想或太极拳)导致的人类身心变化。 沉思科学是跨学科的,旨在阐明跨认知、行为、情感和感知领域的这种心/脑/身体变化。 这些侧重于将这些变化与神经生物学和第一人称体验联系起来。
沉思作为一个术语来自拉丁语'沉思'和希腊语'theoria。 这个词也经常与“默想”一词一起出现在圣经中。 尽管如此,它也出现在其他以智慧为基础的传统和宗教中。 在古典时期,沉思和冥想被视为一种集中注意力以加深宁静、专注和洞察力状态的一般技巧。
沉思科学还包括对我们幸福的基本原则的调查,包括意义感和目的感、认识和体验世界的方式、利他类型的动机、善良、爱、感恩、同情、宽恕和哲学理解我们自己、智慧和痛苦的本质。 此外,沉思科学还可能涉及对社会正义、冲突与人类和平的调查。
冥想练习及其益处
冥想练习是指一种特定类型的观察,其中完全致力于揭示、澄清和显化现实的本质。 沉思也指一种反思的认知方式,它可以使我们能够参与重要的行动,为自己和社会中的他人服务。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正念冥想技术与减轻压力、增强免疫功能、缓解抑郁和焦虑以及减少患者慢性疼痛的报告有关。 考虑到冥想技术在减轻焦虑、压力和抑郁方面明显的心理和生理益处,很明显东西方的方法已经成功整合。
沉思科学及其实践的进一步进步使我们能够揭示关爱自己和他人的方式,从而促进个人和社区的和平、幸福、健康和福祉。 通过研究各种基于证据的沉思实践,我们现在可以确定某些实践为何、如何以及何时有益于我们的健康、专注、幸福、学习、自我同情、同理心、积极情绪、富有同情心的行动、沟通和预防倦怠。
简而言之,沉思练习通过对通常不受监管的精神或身体习惯施加一定程度的约束或施加一些纪律来训练技能。 它们的定义特征是它们要求人们进行自愿控制以专注于特定对象(例如,他们的呼吸)或心理内容(例如他们的痛苦或从中解脱)。 这种专注的、有意识的练习可以培养集中注意力、有效理解和管理情绪和压力的能力,获得关于自己的知识,并培养亲社会的态度。
非二元性和沉思科学
培养从主导的自我自我认同到自我实现和非双重意识的感知转变是许多冥想哲学和实践的目标,包括沉思实践。 非二元证悟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去认同的认知过程、沉思古老的问题“我是谁?”、坐在没有任何焦点对象的意识中、通过集中注意力隔离非二元意识或使用咒语。 尽管正念本身并不是一种不二的觉知,但它可以成为接近它的途径之一。
通过这种不二的证悟方法,一个人失去了与世界的任何分离感,并将世界体验为自我。 这种意识状态的典型特征是对他人的强烈爱和思想和感情的自由感。 正如哈维尔·加西亚·坎帕约医生在他的书中所解释的那样'空虚与非对偶,'通过不二的认识认识自己,使我们能够放下不那么真实的、自我驱动的身份。 这是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
沉思科学与基本和平
虽然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都揭示了使我们能够生存和繁荣的认知过程,但沉思科学为扩大人类实现真正幸福的能力提供了开创性的视角。 它还创造了物质世界和潜意识领域之间的联系,超越了传统的基于科学的对自我的理解。
人若不修心,就无法自在。 因此,他们无法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和平的世界。 培养爱、和平、慈悲与和谐对于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冲突和问题至关重要。 对于那些渴望自我探索和自我理解的人来说,真正的和平、安宁、注意力和专注力是至关重要的工具。 如果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了解你自己”,那么没有比通过冥想练习更好的方法了。
为什么? 因为冥想练习是解决因忽视我们的内在生活而造成的痛苦的方法。 只有结合和整合冥想的实践,我们才能达到根本 个人安宁 并开始治愈世界。 通过结合这些实践,我们可以学会更好地处理生活的起起落落,培养道德价值观和积极的情绪,如爱、和平、同情和平静。 此外,这些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培养持久的专注力,并为他们提供处理生活困难的工具,从而帮助他们实现智力追求。 因此,沉思科学及其实践可以被视为人类和整个世界摆脱苦难的出路。
研究表明,当人们学习冥想或任何其他沉思练习时,他们知道可以停止重复的情绪和概念模式并调整大脑的真正潜力。 他们可能会从抑郁、焦虑、僵化的判断思维等中解脱出来。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必成为头脑重复的消极情绪的受害者时,他们可以在冥想中获得一种授权感。 他们可以见证这种信心如何慢慢地增强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虽然冥想有时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对自我发现和转变的冲动,但沉思的科学家期望一个人发现的是不存在统一的自我。 然而,假设冥想或任何其他冥想练习被视为自我提升的工具。 在那种情况下,它可以加强自我和自我的概念,而不是导致无我。 因此,进行这些修行的正确方法不是追求自我提升,而是对所有人的慈悲。 否则,为自我提升而进行的冥想练习将不可避免地培养自我认同。
正念、冥想和沉思练习的目的不是让我们的心脱离现象世界,而是让心完全呈现在这个世界上,并在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中培养慈悲、爱与和平。 我们需要全神贯注于我们的行动中,这样我们的行为才能逐渐变得更加敏感,并且不仅可以通过对他人困境的富有同情心的洞察力来了解我们的感知,还可以了解整体。 事实是,我们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但要改变世界,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 确实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
用新的 世界幸福基金会主席 on 沉思科学 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我们正在创建最先进的中心之一,以超越当前的知识和实践。